有時候都覺得鞋子穿起來卡卡的?下班腳腫到不行?這些其實不只是疲勞,可能是下半身水腫與體內濕氣堆積的表現。
不少人會用泡腳放鬆,但真的能改善水腫問題嗎?還有,泡腳可以天天泡嗎?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,了解正確泡腳技巧與消水腫調理建議,讓你輕鬆找回雙腿輕盈感!
泡腳可以消水腫嗎?
在中醫理論中,水腫多半是「脾虛、腎虛」或「濕氣內生」所引起,特別是下肢水腫、久坐久站型腫脹,多與氣血循環不良、水濕停滯有關。
泡腳透過熱能刺激足部經絡,特別是腎經、脾經與膀胱經,能促進末梢血液循環、協助水分代謝、加速排濕,因此,泡腳雖不是立即「排水」的方法,卻是從根本改善體質、促進代謝的重要輔助方式。
泡腳可以天天泡嗎?這4種人不適合泡腳!
泡腳可以天天泡,但建議依照個人體質以及健康狀態做調整。但以下4類族群需特別留意:糖尿病足、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壓患者以及懷孕中後期女性,建議先諮詢專業醫師。
怎麼泡腳才能有效消水腫?中醫師分享3招正確泡腳
想要透過泡腳來消水腫,除了泡腳的溫度、時間需要掌握,搭配上去濕中藥材、穴道按摩效果更有感。
1、泡腳溫度、泡腳時間推薦
- 泡腳溫度:38-42°C
- 泡腳時長:15-20分鐘
- 泡腳時間:晚上9點前,有助代謝水分與幫助入睡
2、去濕中藥材推薦
- 薏仁:利水滲濕
- 陳皮:理氣化濕
- 生薑:溫陽散寒
3、2大去濕穴道推薦

- 三陰交穴:促進血液循環、改善下半身濕滯
- 湧泉穴:溫腎助陽、強化代謝力
中醫師分享3大消水腫方法
除了泡腳,中醫也建議從日常生活中內外調理,多管齊下對抗濕氣與水腫
1、飲食調整
2、日常保健
- 避免久坐久站,每小時活動一下
- 睡前泡腳+抬腿15分鐘,有助下肢循環
3、搭配去濕茶飲
泡腳確實有助於改善下肢水腫與濕氣滯留。要掌握正確泡腳方式,搭配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,就能有效改善下肢水腫、提升代謝體質,讓你從沉重腫脹中輕鬆解放!
台灣官網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