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潮濕氣候下,不少人都有「腳底濕氣重」的困擾,—雙腳一整天悶在鞋裡,回家脫鞋後滿是腳汗,甚至還伴隨腫脹、異味、搔癢。中醫認為,濕氣屬陰邪,容易滯留在下半身,尤其是腳底,嚴重還可能引發香港腳等皮膚問題。
腳底濕氣重常見原因

1、體質偏濕或脾胃虛弱
脾胃主運化水濕,功能不足時,水分不易代謝,容易積聚在下肢。
2、環境潮濕悶熱
潮濕空氣加上密閉空間,濕氣更容易侵入人體。
3、飲食偏重口味
愛吃油炸、甜食、冰品或重鹹食物,會增加脾胃負擔,濕氣難以排出。
4、久坐久站
5、鞋襪不透氣
長時間穿悶熱鞋子,腳汗無法蒸發,濕氣反覆累積在腳底。
【延伸閱讀】
腳底濕氣重症狀有哪些?
當濕氣長期滯留腳底,除了流腳汗,還可能伴隨以下症狀:
- 腿水腫:到了下午或晚上小腿、腳踝腫脹明顯。
- 腳底冰涼或發熱:濕氣影響氣血運行,導致溫度調節異常。
- 腳汗異味:濕氣與細菌混合,易產生明顯異味。
- 皮膚搔癢、脫皮:潮濕環境讓皮膚屏障受損,嚴重甚至引發香港腳。
- 走路沉重感:走起路來沉重、無力。
如何改善腳底濕氣重?

想要減少腳底濕氣困擾,可以從日常習慣調整!
2、選擇透氣鞋襪
3、調整飲食:多吃薏仁、赤小豆、冬瓜
4、按摩去濕穴道:足三里、三陰交
5、保持環境乾爽
【延伸閱讀】
腳底濕氣重雖然常見,但長期不改善,濕氣會影響全身代謝,甚至引發皮膚與關節問題。建議從飲食、生活習慣與外用調理同步進行,效果才會更明顯。如果濕氣症狀反覆發作,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辨證調理,從體質著手,才能真正改善濕氣體質。
台灣官網首頁